4月17日,浙江杭州迎来一场光储产业的思想盛宴。由浙江省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与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储能头条承办的 “2025 光伏储能产业出海经验分享会” 隆重开幕。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紧扣 “全球碳中和目标下的区域光储产业发展” 主题,汇聚学术界、产业界、投资机构等各方精英,通过主旨报告、闭门交流等多元形式,深度剖析光储产业海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搭建起高规格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对接平台。
参会阵容:顶尖智库与一线实践者齐聚
会议由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主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何继江,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浙江省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上海电子工程设计院总部执行副院长郭艺锋,苏州轩诺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培金,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总监黎珏,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销售总监王相如,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部部长陈勇,浙江博时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海外市场部销售副总刘珂,浙江永能控股有限公司海外市场部总监伍艳芳,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赵涵,杭州赛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高亮,浙江润马光能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部客户经理黄珊珊,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售前技术经理刘伟杰,金华市思远新能源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崔映萱,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市场部经理徐德志,申政电(新能源)集团总经办、董事长余卫明,浙江京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副总裁朱丹,阿诗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销售副总经理张磊,国际能源网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魏雪梅等光伏储能产业链的过百位专家、资方、业主、设计院、EPC、设备供应商及海外代理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讨论。
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
张福龙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
何继江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
彭澎
闭门交流:实战经验深度碰撞
本次交流会吸引众多一线出海企业及驻外高管踊跃参与,他们分享了最新的海外市场光储解决方案,光储产业出海的成功经验。
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叠加复杂的环境挑战及差异化的政策框架,光储企业亟需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技术创新、本土化策略和生态协同为核心,突破市场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
沈福鑫
近年来,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适应海外市场的光储解决方案。在欧洲市场,轻巧便捷的阳台光伏产品应运而生,采用轻量化设计,搭配微型逆变器,实现即插即用,契合欧洲消费者对便捷、环保能源的追求,深受当地市场欢迎。储能方面,则以高能量密度、模块化锂电池系统为核心,不仅能存储光伏余电,还可实现智能充放电调控,在电价峰谷时段自动优化用电成本,为用户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非洲、东南亚等电网稳定性欠佳的地区,国内企业推出的离网产品凭借出色的适应性,有效解决当地电力供应难题,收获大量订单。
对于海外市场的成功经验,与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围绕技术、策略、生态、管理等维度展开热烈讨论,碰撞出思维火花。
闭门会现场交流
技术创新无疑是海外市场开拓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海外市场,正在从标准化的产品,演化为定制化、场景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才能满足新兴市场对稳定供电的核心需求。同时,数字化技术、AI、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海外市场的成功落地离不开深度本土化。企业需建立“一国一策”数据库,动态跟踪目标市场的碳关税、绿证交易、电网准入等政策变动。此外,与本地企业、社区及金融机构的合作成为关键。
产业链协同也是开拓海外市场的必要条件。如今,光储出海已从单一设备出口转向“技术+金融+服务”的生态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抱团出海”,通过设备供应、工程总包、运维服务的无缝衔接,提升整体竞争力;金融机构同步创新绿色债券、多边开发银行融资等工具,为项目提供全周期资金支持。这种“产业-资本”联动模式,更能推动光储项目快速落地。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孙健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
赵涵
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部部长
陈勇
阿诗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业务副总经理张磊
苏州轩诺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培金
未来展望:风险与机遇交织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光储产业正加速从区域化走向全球化。中国光储企业凭借技术、成本与产业链优势,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国际竞争格局重塑,迫使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当下,光储出海已然是一道必选题。“不出海,就出局”成为与会者的普遍的共识。
现场交流
展望未来全球光储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首要挑战,部分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频繁设置贸易壁垒,对中国光储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限制了产品出口,增加了企业成本与市场进入难度。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认证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来了解并满足这些要求,否则可能面临产品无法进入市场或项目无法合规运营的风险。海外项目通常面临较长的建设周期、复杂的融资环境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商业习惯,这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容易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成本超支。此外,汇率波动也会对企业的海外营收和利润产生影响,造成汇兑损失。
尽管挑战重重,但在全球碳中和的大潮之下,与会者普遍认为,光储产业仍将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海外市场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
会议成功落幕
此次 2025光伏储能产业出海经验分享会在热烈讨论与观点交锋中圆满落幕。光储产业出海,不仅关乎企业商业利益,更是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绿色公平转型的责任担当。其成败关乎中国光储新能源产业未来走向,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媒体携手共进。国际能源网愿与各方有志出海的光储企业并肩同行,勇赴光储产业出海新征程,共创辉煌未来。
扫码咨询
来源:储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