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储能也迎来蓬勃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将近30倍,跃居世界第一。
但2025年以来,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美国莫斯兰丁(Moss Landing)储能电站、以及韩国韩国忠清南道储能系统火灾等多起海外储能起火事故引起了公众担忧。
韩国忠清南道瑞山市大山邑储能起火
安全问题成为储能产业关注焦点。目前,国内多家企业对储能系统进行系统性燃烧测试,以测试产品的安全性能。
除了通过加强电池性能、电池状态评估和故障预警等手段加强产品安全外,专业的储能安全预警技术对保障储能电站安全运行也必不可少。
2025年10月11日,国能网·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年会之2025储能产业大会将在上海盛大开启。专注于储能安全运维领域的西清能源将携核心技术成果参与此次大会,并参与“国能网钛能奖·2025年度储能颁奖典礼”的相关奖项评选。
AI大模型+机理双驱动
构建新一代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系统
针对储能电站事故频发,坚守安全底线,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工商储产品矩阵+热失控气体监测器三轨并进,覆盖储能系统从电芯级风险识别到整站级安全防护全链条,破解行业安全痛点。
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在清华大学电机系“一系两院”架构下,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将“产、学、研”有效结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电池科学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垂直应用,提升储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作为储能主动安全的领创者,西清能源通过首创的储能电站三级防控体系,构建了由AI大模型+机理双驱动的新一代储能电站主动安全管理系统。
通过“安全隐患辨识——早期故障预警——热失控提前预警”的递进式防控,实现了从风险萌芽到事故临界状态的全周期干预,最大限度降低系统安全风险,避免隐患与故障演进至需消防介入的严重阶段。
通过深度学习和电机机理模型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的精确度和泛化能力;构建嵌入电池电化学物理信息约束的混合深度神经网络,实现适应复杂数据质量和工况条件的电池早期故障检测;融合DeepSeek大模型深度推理与知识图谱技术,实现对设备状态异常的部件级故障诊断及智能主动运维策略生成,提升储能电站运维工作的数智化水平,有效保障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运行。
自2019年起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储能电站主动安全预警技术研究,西清能源研发了储能主动安全及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国内首台套(2020年)、最大单体储能电站应用。依托储能大数据安全预警技术,西清能源入选“2023亚太地区清洁技术25强”,取得“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全国发明展银奖”“2024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2024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2023绿色技术创新典型案例”“2023中国储能行业十佳消防安全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多项奖项。
西清能源的储能主动安全产品和技术已应用于多地大型储能电站,目前已应用覆盖超过20GWh的储能电站,单站最大容量超过600MWh。
多维度融合AI大模型
助力储能电站安全运维
2025年,西清能源继续深耕储能安全领域,今年新增储能电站主动安全预警系统相关业务10余项,提供储能电站电池健康监测服务30余次。
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风险监测及预警系统
为满足储能电站投运前的设备消缺、运行过程中的定期技术监督对储能电站设备安全评价的需求,以弥补现有储能电站安全评价技术手段存在的空白。西清能源于2025年还推出了全新锂电子电池储能电站健康评估服务,该服务可实现安全隐患识别、电池健康体检和异常分析故障诊断三大功能,为储能电站进行全面的“体检”,可以帮助业主、运维方判断储能电站的健康状况,及时研判健康风险,支撑储能电站技术监督评价等工作。
西清能源将“产、学、研”进行有效结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行业首创的SDAP体系(感知-硬件-算法-平台),多维度融合AI大模型、数据模型及垂直场景机理模型,将算法融入每一个环节,为客户提供新型电力系统AI+垂直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储能主动安全与智能运维、多级能碳管理(零碳园区建设)、微电网、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数字化研发与实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多项核心技术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未来,西清能源将持续投入研发力量,积极推动主动安全预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储能电站的安全运维注入西清力量。
会议通知: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正迎来独立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长远来看,在新能源入市、绿电直连、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等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协同推动下,我国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正从核心领域向多元场景延伸,深度融入能源生产与消费全链条。2025第四届储能产业大会(CEIF4th)将于2025年10月11日在上海举行,大会聚焦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围绕构网型储能、光储充一体化、长时储能、储能出海、电力交易、新型能源系统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同时针对储能设备选型标准、适配性方案,以及储能PCS、储能系统在电网侧/用户侧/户外场景的技术适配与实践深入交流,助力储能产业在新阶段实现质的飞跃,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扫描海报二维码查看会议详情)
来源:储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