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工信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和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制定《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突破储能电池本征安全和控制技术”。为深入落实国家部署和要求,8月21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召开《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系统本征安全要求》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专家讨论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标准牵头单位进行专题汇报。
会上,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介绍了新型储能行业本征安全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阐述了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本征安全技术的核心原理。该技术通过在电池壳体设置管道接口,与外部的安全系统联通,在电池短路或滥用状况下自动注入安全剂,实现电池内部快速降温和电解液改性,有效避免热失控,从根源上切断储能电站燃爆诱因。该技术已于2025年7月顺利通过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随后,绿色储能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颖源介绍了团体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试验方法。与会专家围绕团体标准的试验设计、测试要求及可行性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充分肯定了标准内容的创新价值,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接下来,研究院将结合编制组专家意见完善标准内容,加快推动团体标准正式出台,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安全可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团体标准参编单位包括:全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好风光储能技术(成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能投天府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能建时代(上海)新型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研究中心、常州大学、南方环能(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卓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好风光能源有限公司、云创未来(上海)新能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师范大学、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中科立泰新能源有限公司等。
背景链接
储能锂电池热失控容易引起储能系统闪爆,已发生多起安全事故,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隐患。《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本征安全要求》团体标准在现有国家标准要求储能锂电池“不燃烧、不爆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电池不发生热失控”,不仅及时响应了国家主管部门的号召要求,更有助于推动本征安全技术的应用,提升电池储能行业的安全水平。本征安全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本征安全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引领全球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