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包头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10号提案的答复。
其中提到,储能电站方面,2025年实施新型储能项目14个,总规模320万千瓦。下一步,加快推进14个新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年内新增储能规模10GWh以上,以既有储能市场形成新订单、招引新项目。持续深化“三在两找”,推动更多储能产品进入蒙能、蒙电采购供应链。推动金融支持储能产业发展,加大对储能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原文如下:
包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包头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010号提案的答复
马全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夯实青山区储能装备产业基础,更好打造“中国储能之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两年,我市坚持全产业链一体化推进储能产业发展,各环节均有项目布局。目前,上游环节投产7个项目,形成17万吨负极材料、300吨碳纳米管、5181吨镍钴盐、2.5万吨铜箔产能;中游环节投产5个项目,形成3.5GWhPack、3GW变流器、3GWh储能系统产能;下游环节已投产新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3个,总装机规模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2024年,全市负极材料产量11.02万吨,镍钴盐产量3000吨,铜箔产量1.5万吨,碳纳米管产量27.3吨,试生产磷酸铁锂储能电池50台套。今年一季度,全市负极材料产量1.6万吨、同比减少20%;铜箔产量7400吨、同比增长24.5倍,镍钴盐产量600吨、同比增长30.4%,生产磷酸铁锂电池Pack80台套、储能系统100MWh,均实现零的突破。
二、已开展的工作
一是制定产业发展政策。2024年,市政府印发了《包头市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速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了打造“中国储能之都”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按照市政府部署,正在编制《包头市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储能产业发展服务保障机制,具体负责推进落实各项任务。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储能装备方面,今年实施总投资252.7亿元的重点项目12个,其中,明阳龙源储能生产基地项目已投产,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智造基地项目已完成总体工程体量75%,国轩高科新能源电池智造基地项目正在基础施工,海博思创新型储能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在改造厂房,阳光电源北方总部新能源制造基地项目3月27日举行开工仪式。储能电站方面,今年实施新型储能项目14个,总规模320万千瓦。
三是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继去年成功举办“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大会”后,今年召开“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新时期储能高质量发展会议”,不断提升我市储能产业影响力。今年,新签约中国钠电、江苏富厚等储能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314.3亿元。
四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已挂牌成立的“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新型储能研究中心”加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研究中心承担国家、自治区重大项目,为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推动5项储能项目申报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聚焦建设“中国储能之都”,盯好标志性项目建设,抓紧抓实“三在两找”工作,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把储能产业培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动纬景储能锌铁液流电池智造基地、国轩高科新能源电池智造基地、厦门海辰新能源储能生产基地、海博思创新型储能产业园、阳光电源北方总部新能源制造基地等储能装备项目加快建设,尽早竣工投产。
二是做大储能规模。加快推进14个新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年内新增储能规模10GWh以上,以既有储能市场形成新订单、招引新项目。持续深化“三在两找”,推动更多储能产品进入蒙能、蒙电采购供应链。推动金融支持储能产业发展,加大对储能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青山装备园区氢储产业园等载体,充分发挥储能项目撬动作用,以已落地和在谈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围绕国轩高科、纬景储能、海辰储能等企业的合作方和产业链上下游、左右侧,招引电池电芯、电堆、硅碳负极材料、电极材料、隔膜等项目,推动珠海永佳、浙江凯华、江苏厚富等企业和项目;以系统集成为重点,招引配套的模组、EMS、BMS、检测运维等项目,招引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加快科技研发。鼓励国轩高科、海博思创等新落地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组织储能企业与包头新型储能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进行技术需求对接,支持推进“轻稀土元素掺杂的铁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多尺度结构调控机制研究”等国家、自治区项目研发。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事业编制企业用”向“事业编制平台用”拓展,结合我市储能领域企业人才需求,服务企业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等专业的紧缺急需人才。创新开展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开展“招就处长包头行”“青年人才来包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包头名企行”“一企一策”等活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包就业创业,为打造“中国储能之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