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网 » 储能产业 » 正文

广州储能集团横空出世,新电力市场主体萌芽

日期:2023-06-21    来源:星球储能所

国际储能网

2023
06/21
09: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广州储能集团 鹏辉储能 储能系统

6月17日,广州发展集团和智光电气发布公告,将共同出资成立“广州储能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公告,其他参与出资的合作企业还包括: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储能集团认缴注册资金为20亿元,其中广州发展集团拟认缴出资 68,000 万元,持股比例为34%,对储能集团经营管理有实际控制权。

另外,广州产投认缴7.2亿元,持股36%;广州工控认缴3亿元,持股15%;地铁设计院、鹏辉能源和智光电气分别认缴1亿元,各持股5%。

广州产投作为广东发展控股股东,将以签订委托协议的方式,把其 36%的股东表决权和董事提名权委托给广东发展行使,广州储能集团的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 广州储能集团股权结构

来源:广东发展公告

集团注册地址为广州市南沙区,经营范围涵盖了电化学储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机械储能和氢能,包括:电池材料金属矿、储能电池加工制造、储能场景应用、氢能“制储加运”、抽水蓄能和充电桩的“投建运维”等。

从参与方的业务结构来看,广州储能集团包含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设备企业、投资资本、专业储能企业,集多种电力市场参与主体于一身。

因此,一名曾在智光电器任职的资深业内人士判断:“广州储能集团的成立是行业业务模式的一种创新,储能企业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售电公司之外的第四种电力市场主体。”

另一位接近广州储能集团的人士表示:广州储能集团的管理层应该主要由广东发展的人出任,其它小股东会委派董事或监事。

成色如何

在组成广州储能集团的六家成员企业中,鹏辉能源和智光电气都是储能赛道的老玩家,而其他四名股东的实控人均为广州市国资委,可以看出,广州储能集团为国企主导+产业资本相结合的结构。

广州发展是广州市最大的发电企业,新能源可控发电装机规模约250万千瓦,在广东省新能源企业中位居前列。近年来业务拓展至售电、配电网、储能、能源检修与技术服务以及新能源融资租赁等领域。

2022年12月20日,广州发展与子公司共同出资12亿元参与设立低碳产业基金,其中不超过10%的投资将用于储能、能源大数据、多能互补、微电网等能源新兴业态。

其储能业务由子公司广州发展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已建成中电荔新、南沙充电站等储能项目3个、容量19.5MW/25.5MWh,2023年计划投产储能项目8个、容量78MW/103.5MWh。

就在近日,广州储能集团成员之一—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也宣布进军储能,其投资 1 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科慧能源有限公司,业务涵盖储能用能工程设计、系统集成以及 EPC 工程能源管理、节能降碳、总承包等业务。总体来说,参与出资的集团成员都不是新手,或多或少都有储能赛道的投运经验。

成员中储能资历最深的当属鹏辉能源,它有二十年锂电池从业经验,并于2021年开始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储能领域,2021年到2022年,鹏辉能源储能领域收入占比从31%提升为54%。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统计,鹏辉能源 2022 年储能全球市场出货量排名前五、户用储能出货量排名前二。

产能方面,鹏辉能源持续扩张,4—5月抛出共203亿元,57GW的储能电池扩产计划,公司现有储能产能16.3 GWh。据悉,鹏辉能源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年复合增长率50%以上,跨越三百亿营收,成为储能市场首选电池供应商。

智光电气是国内配网电力设备老牌企业,主要从事智能电网、节能技术、新能源接入控制技术的产品销售和综合能源服务,储能业务已经初具规模。

储能方面主要着眼于大储领域的储能设备和系统集成,其高压级联储能技术路线业内领先。公司2022年底储能系统集成产能达到 1.2GWh,远期产能总规划 12GWh,有十倍于现有产能的扩张野心。

智光电气有自动化的电池PACK产线,除电芯需要外采之外,PCS、BMS、EMS均由智光电气自主研发。

另外,智光电气还是国内率先将高压级联技术应用于储能PCS 的企业之一,据悉,级联直挂技术可以大幅缩小电池堆占用的物理空间,便于温度控制,提高电池堆安全性,还无需配置变压器和开关柜。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还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新能源、储能并网测试设备主要供应商,为国网和南网定制开发了6-35KV大容量并网测试车,有丰富的储能并网经验。

鹏辉能源和智光电气的联手加入,使得广州储能集团具备了从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到并网的全栈技术实力。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储能集团算是一家合资公司,有投资公司2家、发电一家,设计院、电池和储能系统制造各一家,目的在于各取所需,借力发展各自业务。

在问及未来广州储能集团的未来核心业务时,该业内人士判断:“集团会成为现货市场的主体,参与发电侧和负荷侧的现货交易,为电网提供有力支撑,业务核心为储能电站投资和运营。

区位优势

发展储能,广州储能集团所在的“广东省”有哪些优势和特点?

首先,作为用电大省,广东省亟需储能作为电网灵活性调节资源发挥关键作用,在新能源发电比例逐年提高的情况下提升电力系统承压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广东电网外送比例过高,每年迎峰度夏都是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为7866.63亿千瓦时,已经多次跻身全国第一。

但从电量净余来看,2022年,广东省累计发电量为6102.2亿千瓦时,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差额高达-1764亿千瓦时,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二,2021年,这个数字为-1560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电力缺口第一大省,广东省面对逐年增长的新能源装机虽然储备了充足的抽水蓄能、备用火电等调节资源,但其调节压力仍然很大。

南方能源观察曾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指出,广东省对新型储能这样的调节性资源的需求极为迫切,这种需求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海上风电。

由于寸土寸金又临海,广东省一直把海上风电作为发展新能源的发电的重中之重,提出“十四五”时期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1700万千瓦。

风电素有“垃圾电”之称,发电波动幅度极大。新型储能的响应速度和功率特性均优于传统调节方式,可以更加高效地实现“削峰填谷”,促进风电消纳,因此发展新型储能成为广东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选项。

广东省顺势而为,将储能作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发布。

2023年3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预计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5月22日,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储能产业,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积极拓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场景。

6月5日,最强户用储能政策—《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能源局印发。

《通知》提出,争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建新型储能电站规模100万千瓦以上,到2027年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十五五”期末达到300万千瓦以上。并且明确了独立储能电站可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

更重要的是,独立储能电站的成本大头:送电上网需支付的政府基金及其附加也已经取消。

并且电源侧储能电站联合发电企业作为整体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这对有25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和19.5MW储能装机的广东发展集团无疑是利好。

另外,《通知》要求2022年以后新增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网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1小时配置新型储能。这是广东省首次要求新能源发电侧配储,给广东省的储能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除了政策之外,广东省的电力市场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其全国第一的“峰谷电价差”为工商业储能提高盈利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今年6月份广东省(珠三角五市)工商业的峰谷电价差来到了1.347元/kWh,远超0.63元/kWh的储能LCOE成本线,新型储能在广东的经济性也得以保障。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收益刺激了广东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高速增长,2022年,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71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更重要的是,广东的储能电站平均运行系数和平均利用系数两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

另外,广东省具有极强的储能产业基础,汇集了一众明星储能企业。电池环节有:比亚迪、欣旺达、亿纬锂能。材料环节有:天赐材料、新宙邦、贝特瑞、星源材质,形成了全产业链的竞争格局。

根据相关机构的梳理,市值过百亿的锂电池产业链企业,目前总部所在地在广东的有36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8%,数量位居第一。

配储需求强烈、营商环境优越、产业配套齐全,有利于广州储能集团更好的开展储能业务,保障储能电站的性能,兜底储能电站收益,积极参与电力市场行为。

可以说,广州储能集团是随着广东提速竞逐储能产业应运而生的产物,与广东的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改革协同共振。

公告称,成立广州储能集团的目的是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及《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抢抓储能产业大发展机遇,发挥产业资本与产业链有机组合,聚集市属国企产业基础和优势,迅速落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高效打造储能产业集群。

“广东电力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沿,得益于广东电网的电源构成和高负荷运行,广东储能会更多在负荷端和配网端快速发力。”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再好的政策环境,再豪华的成员阵容都需要市场竞争的洗礼,储能领域成立合资公司的例子不在少数,恒大、创维、精工钢构都曾尝试过,取得成功的不多。

2021年2月,永福股份与宁德时代曾成立合资公司—福建永福电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时代永福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永福股份已经完全退出,时代永福科技有限公司也改名为时代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全资持股。

由宁德时代与国网携手合资的新疆国网时代储能公司也已经注销。

业内人士表示:“广州储能集团”后续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业绩面临达标压力,业务倾向性矛盾,股东内部各自原本业务(设计和制造部分)和市场同行竞争力不足,种种因素叠加下,突发事件可能会快速击溃合资体。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