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热管理
因为电池热特性,热管理成为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关键的一环。从产业链价值量拆分来看,储能系统中电池成本占比约55%,PCS占比约20%,BMS和EMS合计占比约11%,热管理约占2%-4%。热管理价值量占比相对较低,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储能系统持续安全运行的关键。
目前储能热管理的主流技术路线是风冷和液冷。储能热管理技术路线主要分为风冷、液冷、热管冷却、相变冷却,其中热管和相变冷却技术尚未成熟。
液冷储能未来潜力
近年来,各类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日益成为未来主要储能应用方向。据能源局统计的数据,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新能源生产大国,主导全球新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液冷储能从2020年开始成为行业潮流,并且市场份额也在逐年大幅递增。为什么液冷储能系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呢?
技术优势
在低功率场景下,风冷仍然是主流,而在中高功率场景下,液冷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储能系统电池容量、功率大,并且储能系统内部电池容易温度分布不均匀,其高功率密度对散热要求较高,风冷技术占用体积较大,受外部环境影响也大,在散热过程中安全性、经济性和效率上存在难题,而液冷技术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上述难题。
液冷储能系统的优势主要是靠近热源、温度均匀、能耗低,是针对电池温度管理的温控技术,通过对冷却液对流换热,可实现对每个电芯的温度管理,是更安全、高效的温度控制系统。同时液冷储能系统比风冷更适合户外的环境。
市场需求
除技术优势外,液冷储能系统的发展与当下市场的需求也密不可分,新型储能的规模扩大,占比逐步提升,液冷方案才是未来发展趋势。
提本增效
液冷技术可实现储能的长期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同时使得储能电站的占地面积减少35%,并可不停机分区维护,实现灵活运维液冷储能系统的降本增效优势,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风电 储能、电网储能、商业储能等多种储能场景。
随着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装机规模逐步提升,百能堡特推出门装式8千瓦水冷机支持双碳战略:DMC 8.0
变频压缩机推动能效比
集成加热器为电池运营提供最优低温环境
风扇转速可调节且静音
电池管理系统集成配备Modbus或以太网
安装灵活性:侧挂或半嵌式安装; 液压和电气连接都在产品上方
CE和UL列(符合UL 60335长期规划甚至在2024年之后都可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