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网 » 电化学储能 » 储能电池 » 锂电池 » 正文

国际电池巨头即将量产磷酸铁锂电池!

日期:2022-08-15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  作者:老典

国际储能网

2022
08/15
17:3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储能材料 碳酸铁锂电池 LG新能源

动力电池市场激战正酣,竞争格局“悄然”生变。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05.1GWh,同比增长82%,共有超过55家电池企业实现装机配套,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LG新能源、比亚迪、松下、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欣旺达,以上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0.5%,中国电池企业6家上榜。

从TOP5企业来看,宁德时代占据34%的市场份额,LG新能源占比14%,比亚迪占比12%,松下和SK on分别占比10%和7%。可以确定的是,LG 新能源与宁德时代的市占率差距越来越大,而比亚迪大有“赶超”之势。

然而,在这变化的背后,磷酸铁锂电池“功不可没”。

1“眼红”求变,LG 新能源布局磷酸铁锂

一直以来,LG新能源专精于三元电池,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对这种技术路线并不看好,而其转向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原因是,特斯拉等在内的一众电动车企业将重心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在特斯拉的转向后,首先获益的便是布局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企业。比如宁德时代,从2021年财报可以看出,特斯拉已经成为宁德时代的第一大客户,正因此,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越发亮眼。

另一家和特斯拉传出“绯闻”的电池企业,还有比亚迪。市场屡次传出消息,比亚迪刀片电池已确定供货特斯拉。虽然,此类消息已经被特斯拉回应称未收到官方消息,但行业仍然保持乐观态度。

且抛开特斯拉不说,韩国本土车企的“出走”,也让LG新能源“眼红”。据了解,去年2月,比亚迪旗下刀片电池获得了现代汽车的定点,按照计划,今年将开始供应。无独有偶,同年12月,双龙汽车与比亚迪签署合作。最新消息显示,双龙汽车新车型,将搭载双方研发的电池,于明年正式上市。

对于LG新能源来说,心动远比不上行动,且随着宁德时代等企业加快在欧美市场的渗透,其地位恐难保全。

因此在主动转向和被动选择的双向压力下,LG新能源加快布局磷酸铁锂电池。

据财联社最新消息显示,LG新能源计划于2023年在LG中国工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实际上,LG新能源在2年前就进行研发。据外媒报道,2020年底,LG新能源曾在韩国大田实验室开始研发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采用袋型软包形式封装。

需要注意的是,前不久在德国展会上,LG新能源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新型储能已经正式亮相。可以确定,储能是LG新能源急需巩固的市场,毕竟大部分储能事故和LG新能源的电池有所关联。

从生产基地看,LG新能源在美国霍兰德(5GWh)、中国(27GWh)、韩国(18GWh)、波兰(70GWh)、印度尼西亚(10GWh、与现代合资)等地建有电池工厂,并且计划在美国建设第二个生产基地,年产能为11 GWh,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投产。以及在加拿大与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共同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计划2024年第一季度投产,年产能超过45GWh。

据规划,到2025年,LG新能源全球产能将达到520GWh,其中北美产能达到200 GWh,中国工厂产能将提升至100GWh以上。

此外,除了南京工厂,LG新能源还与吉利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基地。

从目前的情况看,LG新能源的磷酸铁锂电池将会选择在南京现有工厂生产,且该工厂的扩建也将加速。

2 本土化趋势确定,国内供应商将获益

LG新能源前身是LG化学的电池业务部门,于2020年12月1日被正式剥离出来。独立以后,LG新能源迅速走上资本市场,今年1月27日,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目前,LG化学仍然是其主要控股企业,并且对其电池业务提供全方面的资源及协助。

就布局磷酸铁锂电池来说,LG化学也将参与其中,据此前媒体报道预测,LG化学可能会与其中国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为LG新能源供应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所需的原材料。

据起点锂电大数据了解,在LG新能源未独立之前,LG化学曾在电池领域与中国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其中在正极材料领域有巴莫科技、当升科技等;

在负极材料领域有杉杉股份、贝特瑞、璞泰来、翔丰华等;隔膜领域有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等;电解液端包含江苏国泰、新宙邦、天赐材料等;结构件端则和科达利有合作。

因此,一旦LG新能源明年启动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以上已经进行合作的企业将会率先分得蛋糕。比如与LG新能源早有合作的当升科技,正积极布局磷酸铁锂,已开发出高性能的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材料。

此外,站在材料上游看,国内磷酸铁锂龙头供应商将有机会进入其供应链。

由此统计得出,2022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达41.7万吨,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湖南裕能、德方纳米、龙蟠科技(常州锂源)、融通高科、湖北万润、安达科技、江西升华、国轩高科、重庆特瑞、东圣先行(北大先行),可提前关注。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